《英国组曲》,BWV806-811,是巴赫为大键琴所作的一套由六支曲子所构成的组曲,被认为是巴赫最早的键盘作品。作曲年代原本被认为是在1718-1720年之间,但最近研究表示,这部作品更有可能谱写在更早的1715年左右,那时巴赫居住在魏玛。
1707年,巴赫接受米尔豪森的圣布拉修斯堂的管风琴师一职。去那里之后不久,与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他在米尔豪森没呆多久,因为这座城市成为了虔敬主义者的地盘。这也就是说,他们敌视音乐,而这是巴赫不能忍受的。不出一年,他就迁居魏玛,担任威廉·恩斯特公爵的宫廷管风琴师。这一时期的作品显示出巴赫工作的繁重,巴赫全集中不止两大卷收录了在魏玛时期写下的管风琴曲,而他最重要的管风琴曲也是在魏玛的九年之中创作的,《英国组曲》也写于这个时期。
作品标题并非作曲家自己所订,而是在巴赫死后被加上。目前就其标题来源有四种说法: 1.认为巴赫在这部作曲中采用了把前奏曲列入组曲的英国形式。 2.因为亨德尔在英国1702年所作的《A大调组曲》与巴赫的《A大调第一组曲》统一调性,类型也相似。 3.巴赫在《第一号前奏曲》中使用的主题和英国作曲家普赛尔(Henry Purcell)的托卡塔的吉格舞曲主题雷同。 4.据J·C·巴赫记载,这套组曲乃应英国人所约而作。
组曲是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之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曲。组曲是最古老的器乐形式,源于对比性舞曲组合。早在14世纪,舞会里即盛行“快-慢-快”的对比性舞曲组合。16世纪初,琉特琴演奏家仿此一首庄严的二拍子舞曲和一首欢快的三拍子舞曲联合成套。组曲作为音乐体裁的名称,最早见于1557年,但其结构形式长期变化不定,其典型形式是由键盘作曲家弗洛贝格尔(Johann Jacob Froberger)定型的。17世纪中叶流行的组曲形式常由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三种舞曲构成,后来加入吉格舞曲,有时置于库朗特前,有时置于库朗特后。
巴赫时代的组曲是按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的次序排列构成的,有时冠以前奏曲和插入其他舞曲。每一乐章都采用相同调性,每段各自反复一次。这个时候,舞曲已经被高度程式化了,它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奏,而成为一种规范的乐曲形式。
就巴赫的同类键盘组曲《法国组曲》和法国巴洛克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来说,《英国组曲》和英国巴洛克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要淡漠得多。它的表面风格与《法国组曲》和帕蒂塔相类似,尤其表现在连续的舞曲乐章和装饰音的处理方面。然而在规模、表现力以及情感上,《英国组曲》比《法国组曲》要更庞大。《英国组曲》与法国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类似之处还在于,它模仿了包括大键琴家Jean-Henri d'Anglebert在内的那一代法国作曲家的风格,采用了之前法国琉特琴演奏家们的舞蹈组曲传统。
巴赫的组曲都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抒情诗和叙事曲,充满动人的内容。《法国组曲》、以法国方式写的《英国组曲》以及收录在各种键盘曲集中为他妻儿所作的舞蹈组曲,都显示出巴赫掌握尚博尼埃(Jacques Champion de Chambonnieres)和库普兰(François Couperin)的法国风格之精湛。而令真正的洛可可大师望尘莫及的是,在那轻若鸿毛的笔触、锐敏可爱的节奏和“华丽风格”那甜甜的哀愁之上,在法国同行寻找“嬉游”之处,巴赫这位德国大师散发出富有思辨意味的温馨。